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淹水面積小退水速度快 面對氣候變遷水利署治水有成效

    IPCC(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)第六次評估報告(AR6)推估,地球表面均溫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攝氏1.5或1.6度之情況,將比原先預測的提早10年於2030年發生。意味著臺灣未來可能乾季更乾、雨季強降雨增多。面對極短氣候,水利署多年來積極以流域治理、在地滯洪、逕流分攤及出流管制為治水主軸,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,加速建設。由7月30日至8月8日豪雨驗證,淹水面積大幅縮小、退水迅速,水患已大大改善!

 

    水利署表示,以往地方政府轄管之河川及區域排水因缺乏系統性規劃,故中央政府自2006年啟動水患治理計畫,協助地方政府完成1,007條區域排水及33條河川綜合治水規劃,讓治水工程不再是傳統築堤束洪及抽水站工程,而是搭配滯洪池、村落圍堤、移動式抽水機及疏散避難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。2014年政府再推出流域綜合治理計畫,跨部會整合推動治水工作,並加入低衝擊開發,擴大保護範圍至農糧作物保全及水產養殖排水,並提出逕流分擔及出流管制觀念,在各界努力下,水利法於2018年6月20日新增「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」專章,將降雨逕流分配於水道及土地,提升土地耐淹能力,降低僅由水道承納洪水所造成之風險。

 

    2017年推動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-水環境建設,在水與安全部分除延續前期治水計畫、逕流分擔及出流管制政策外,也在淹水威脅聚落推行「在地滯洪」增加滯洪空間等新措施。截至110年7月底止,經濟部及地方政府已核定出流管制規劃書及計畫書388件,規劃出流管制之滯洪池數量659座,量體總計1,128萬立方公尺;在地滯洪工作亦已完成雲林縣有才寮地區2公頃及高雄市美濃地區3.6公頃等示範區,刻正推動擴大有才寮辦理範圍到1,150公頃。

    在已完成水患治理的都會區段,為了讓民眾能享有舒適的生活環境,才會著手跨域整合各部會資源,共同整合辦理水域環境營造、污水截流、水源淨化、溼地營造、觀光休憩、污水處理設施等水環境改善工作。治水兼顧生活品質提升亦是全民所願。

 

   水利署強調,政府治水確實已大幅降低人口密集地區淹水風險及災害,減低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!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計畫將持續投資,並針對極短氣候情境引進新思維,以達成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目標。

 

水利署發言人:王副署長藝峰

e-mail :a15w240@wra.gov.tw

辦公室電話:(02)37073011 行動電話:0933-012183

 

承辦單位:河川海岸組 林家弘副組長

e-mail :ahome@wra.gov.tw

辦公室電話:(04)22501213  行動電話:0939-0625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