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 

(一)前期資料彙整

參考本工程前期調查成果,包含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-頭前溪整體水岸環境營造計畫-新月沙灘整體景觀環境改善工程」於110年調查成果,以及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第2屆顧問團」於109年調查成果,調查共記錄哺乳類2目3科3種、鳥類9目15科73種、兩生類未記錄、爬蟲類1目1科1種、蝶類1目4科5種、魚類3目5科7種、蝦蟹螺貝類10目25科47種。其中保育類記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2種(大鵟及領角鴞),特有種記錄2種(臺灣鼴鼠及赤腹松鼠),特有亞種則記錄3種(金背鳩、領角鴞及白頭翁)。

本工程周邊主要為海域環境、人造設施、灘地、耕地、草生地、魚塭、公園綠地及海岸防風林,前期調查陸域生物記錄較少,鳥類多於較內陸防風林的灌叢及魚塭周邊活動,哺乳類動物主要活動於防風林及灌叢周邊,爬蟲類僅出現水泥構造物及人工建築周邊,顯示工區周邊防風林環境為野生動物主要活動區域;水域生態則記錄多種底棲生物,因工程位於海岸灘地,屬潮差距離較寬之潮間帶區域,具多樣棲地環境供底棲生物棲息活動。

本工程生態檢核主要保護目標為防風林及潮間帶沙岸,限制施工機具施作範圍,以維護防風林區域,避免因工程施作減少防風林面積,而潮間帶海岸則須維持原有沙岸型態,並避免於有水的環境作業,工程施作期間須限制夜間照明、物料堆置區以及垃圾清除等作為,以維護現地生態環境,避免影響現地物種棲息。

(二)生態調查成果

本計畫於111年8月18日至19日執行陸域植物調查,111年8月23至25日執行陸域動物調查,111年8月23日至25日執行潮間帶底棲生物調查,以了解現地物種分布情形,調查項目包含植物、哺乳類、鳥類、兩生類、爬蟲類、蝶類及潮間帶底棲生物。陸域動物調查範圍為工程周邊500m之區域,潮間帶底棲生物調查則於工程範圍內設置三樣區,調查位置如圖3-11所示,各項目調查成果於下文進行詳述,本工程調查記錄之物種名錄列於附件4中,現地調查照片詳表3-21。